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临沂校区 >> 正文

你好,团小医! 6.5

发布者: [发表时间]:2025-06-05 [来源]: [浏览次数]:

系部动态

1.医学检验系举办“启航青春 职面未来”大学生模拟面试大赛

2.临床医学系举办“从医之路 医心医意”活动

3.健康与康复系举办“小满未满 未来可期”活动

4.护理系举办“红色育苗 健康校园”志愿服务活动


01. 医学检验系举办“启航青春 职面未来”大学生模拟面试大赛。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做好大学生就业工作的各项决策部署,有效引导在校学生做好求职准备,提升就业竞争力,5月20日,我校医学检验系举办大学生模拟面试大赛。



比赛中,选手们自信登场,从容应对评委提问,或援引专业案例诠释岗位职责,或借实践经历凸显团队协作。他们以沉稳或激昂的姿态,在有限时间内展现了扎实的专业素养与个人风采。评委从仪态、逻辑、应变等角度精准点评,既褒扬亮点,又针对表达细节与职业规划提出优化建议,助力学子提升求职竞争力。



此次模拟面试大赛的顺利开展,为医学检验系学子提供了一个就业面试的实战平台,促进学生全面掌握面试规则,提升实战能力,科学合理规划学业与职业发展,提升就业竞争力。


02. 临床医学系举办“从医之路 医心医意”活动

4 月 26 日至 5 月 12 日,临床医学系新媒体组织精心策划并成功开展了 “从医之路 医心医意” 主题活动。活动通过医护情景剧表演与 “从医之路” 主题征文两大板块,多维度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医学职业内涵,在系内掀起了一场感悟医者初心、提升专业素养的热潮。



活动期间,医护情景剧表演成为一大亮点。学生们围绕临床诊疗、医患沟通等真实场景,自编自导自演,生动再现了医疗工作中的酸甜苦辣。有的剧目聚焦医生争分夺秒抢救患者的紧张时刻,展现了医护人员临危不乱的专业能力;有的则以化解医患矛盾为切入点,传递出理解与信任在医疗服务中的重要性。演员们投入地表演,让观众身临其境,深刻体会到医学不仅是技术的运用,更是人文关怀的传递。而“从医之路” 主题征文活动,为学生们提供了抒发内心感悟的平台。大家用文字记录下对医学的热爱、求学路上的成长,以及对未来职业生涯的憧憬。一篇篇情真意切的文章,字里行间流露出对医学事业的执着追求。



此次活动切实提升了学生的专业素养与职业认同感。“医心医意” 的服务理念在活动中得以强化,学生们更加明确,作为未来的医务工作者,要始终将患者需求放在首位。这场活动不仅为学生们的从医之路奠定了坚实基础,也为临床医学系在培养兼具专业技能与人文情怀的医学人才方面积累了宝贵经验,为医学教育注入新活力。


03. 健康与康复系举办“小满末满 未来可期”活动

为弘扬传统节气文化,引导学生在创作中感悟“小满即安”的生活智慧,5月18日至25日,健康与康复系举办了“小满末满 未来可期”主题海报创作活动。活动以二十四节气“小满”为载体,鼓励学生通过艺术设计挖掘节气内涵,传递“满而不盈、知足常乐”的处世哲学。



本次活动以手抄报或电子海报为载体,将小满物候与民俗融入创作。部分作品描绘春蚕吐丝结茧的细腻场景,象征勤劳与生命的延续;金黄麦穗初满未熟的画面,呼应“小得盈满”的节气哲学;水车转动、农民弯腰劳作的田园图景,则传递“顺应天时”的农耕智慧。民俗符号上,食苦菜、祭车神等传统习俗被巧妙呈现。有作品将小麦、蚕茧与小满美食结合,用拼贴技法展现“节气餐桌”的质朴美感,体现“自然馈赠与人文劳作”的共生关系。



此次“小满未满,未来可期”活动,不仅为同学们提供了展示艺术才华的平台,更在校园内掀起了一股探寻传统文化的热潮。同学们在创作中传承文化基因,在感悟中汲取精神力量,将“小满未满”的智慧融入生活,以更加从容、进取的姿态迎接未来,让传统文化在校园绽放出别样的青春光彩。



04.护理系举办“红色育苗 健康校园”志愿服务活动

为弘扬沂蒙精神,增强中小学师生健康意识和急救技能,5月22日,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护理系党总支联合沂蒙精神传承名师工作室及社科部党总支,组织师生志愿者赴沂河实验学校开展沂蒙精神与健康科普知识宣讲活动。



沂蒙精神传承名师工作室讲师结合历史案例生动阐释沂蒙精神的内涵与时代价值,引导师生感悟革命年代党群鱼水深情。护理系沂蒙精神宣讲团14名演员演绎红色舞台剧《寻恩·沂蒙情长》,以沉浸式的艺术展演再现沂蒙军民生死与共的深厚情谊,红色文化的精神力量直抵人心。健康科普环节,护理系志愿服务队围绕营养知识与急救技能展开培训,通过演示心肺复苏实用技能,采用一对一指导方式指导师生掌握应急救护要点,提升健康防护意识。活动持续近两个小时,现场互动热烈,学生在红色教育中厚植家国情怀,在科普课堂上强化健康素养。



此次活动,通过“红色育苗”筑牢思想根基,以“健康校园”守护师生成长。山东医专将继续深化党建引领、落实“五联共建”,提升师生践行沂蒙精神、利用专业所长服务社会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