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正文

2023年世界肝炎日——坚持早预防,加强检测发现,规范抗病毒治疗

发布者: [发表时间]:2023-07-21 [来源]: [浏览次数]:

                                              2023年世界肝炎日——坚持早预防,加强检测发现,规范抗病毒治疗

                                                                       2023年7月28日是

                                                                     第13个“世界肝炎日”,

                                                                    今年我国的宣传主题是

                                                        “坚持早预防,加强检测发现,规范抗病毒治疗”

世界肝炎日旨在进一步提升全民对肝炎防治问题的关注,号召全社会积极行动起来,促进早预防、早检测、早治疗等综合措施的落实,提升公众的健康水平,努力消除肝炎的危害。

肝脏的功能和作用

肝脏是人体最大的消化腺,也是新陈代谢最旺盛的器官。它在人的代谢、胆汁生成、解毒、凝血、免疫、热量产生及水与电解质的调节中均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人体内的一个巨大的“化工厂”。

什么是肝炎

肝炎是指各种原因导致的肝细胞的炎症坏死,最为常见的情况是血生化检测出现的以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转肽酶异常为主的肝功能异常。

肝炎常见的临床症状

肝炎的临床表现主要有:恶心、乏力、纳差、腹胀、小便黄、皮肤及眼睑黄染。慢性肝炎晚期可出现皮肤干枯粗糙、面色灰暗黝黑、肝痛、消瘦、黄疸、腹水、蜘蛛痣和肝掌等症状。

肝炎的致病因素和传播途径

肝炎是肝脏炎症的统称。当多种致病因素使肝细胞受到损伤,引起身体出现一系列不适症状,并发生肝脏功能指标异常时,就会导致人体出现肝炎。病毒、酒精、药物、自身免疫、脂肪肝等因素是引发肝炎最常见的病因,细菌、寄生虫感染、先天代谢异常、全身系统疾病累及肝脏时,也可以导致肝炎的发生。

甲型、乙型、丙型病毒性肝炎的传播途径如下

甲型病毒性肝炎

传播途径主要是通过消化道传播,经由被甲型病毒性肝炎患者污染过的水或饮食等,其病毒主要以人体、猕猴、人猿等灵长类动物为宿主,潜伏期大约为2-6周。

乙型病毒性肝炎

传播途径主要有三个:血液传播、母婴传播、性传播。乙肝不通过消化道和呼吸道传播,所以日常接触如握手、拥抱、一起工作、吃饭等一般不会传播乙肝。

丙型病毒性肝炎

传播途径与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传播途径类似,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经输血和血液制品传播、经皮肤暴露感染(如:使用非一次性的玻璃注射器和针头,文身、针刺等职业性暴露,共用剃须刀、牙刷等)、母婴传播、性传播。

肝炎的预防

1. 病毒性肝炎:甲肝、戊肝通过粪口途径传播,因此外出旅行不要吃生食,饮用水应干净或煮沸。乙肝、丙肝、丁肝的传播途径有血液传播、母婴垂直传播和性接触传播,其预防可注射乙肝疫苗,乙肝孕妇可注射阻断剂,丙肝目前没有疫苗,但是可以治愈。

2. 酒精性肝炎应该及时的进行戒酒。

3.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一定要控制自己的体重,多参加一些体育运动锻炼,尤其是一些有氧运动,比如快走、慢跑、打羽毛球等。

4. 药物性肝炎:避免服用损害肝脏的药物,大多数的药物都要经过肝脏进行分解解毒,如果长期以往只会给肝脏加重负担。

5. 其他肝炎:如染发出现肝脏损伤应该避免接触一些有毒的物质,比如化学制剂等。

总体来说,肝炎是一种可防可治可控的疾病。相信通过科普疾病知识,能够进一步提升社会公众对肝炎的认知,增强患者战胜肝炎的信心,助力更多的人群远离肝炎的困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