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里潜在的危害
酷暑炎天,是食源性疾病发病的高发期,大多数由致病菌引起的食源性疾病主要以消化系统症状为主,就是人们常说的“上吐下泻”。据统计,我国每年平均有30万人因不注意饮食卫生导致食物中毒。因此“食品卫生安全问题”成为了夏天的热门话题。那么我们生活中常见的食源性病菌有哪些,又该如何防备呢?
一、沙门氏菌


这种病菌污染肉类、蛋类、奶类、蔬菜、还有各种酱等等。它的潜伏期为6-12小时,可有持续高热;大便为黄绿色水便,有时可带有脓血,腹泻;若发生在儿童身上需特别注意,可能会因急救不及时导致死亡。沙门氏菌属于革兰氏阴性肠道杆菌,不耐高温,60℃加热15分钟以上即可被杀死。
二、金黄色葡萄球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存在于蛋白质或淀粉含量丰富的产品,如乳类及乳制品、肉类、糕点、剩饭等易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它在自然界中无处不在,因此食品受感染的机会很多。金黄色葡萄球菌来势凶猛,在食后三小时内发病。以吐为主,不发烧或仅有低热,多数患者在1-3天后康复;少数病患者可能会出现脱水、休克等严重情况。金黄色葡萄球菌耐高温,100℃加热2小时方能彻底消灭。另外,70%的乙醇在几分钟内可以将其快速杀死。
三、肉毒杆菌


肉毒杆菌常见于肉类罐头、胀气的密封食品和豆类食品中,其分泌物是最具毒性的神经毒素之一。以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为主,常有头痛头晕、吞咽困难,因呼吸肌麻痹引起呼吸困难是致死的主要原因;肠胃症状多不明显,少数病人有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肉毒毒素不耐热,80℃加热30分钟就会丧失活性。
那么如何防止“病从口入”呢?
保持清洁:拿食前要洗手,准备食品期间要经常洗手,用于准备食品的所有场所和设备应避免虫、鼠和其他动物进入厨房和接近食物。
生熟分开:生的肉、禽和海食品要和其他食物分开,使用器皿存储食物以避免生熟食物互相接触。
食物要彻底做熟:饭菜要进行充分加热和制熟,尤其是肉、禽、蛋和海产品,熟食再次加热要加热彻底。
4.保持食物的安全温度:熟食在室温下不得存放2小时以上。熟食和易腐烂的食物应及时冷藏。(最好在5°C以下)冷冻食物不要在室温下化冻。
5.使用安全的水和原材料:水果和蔬菜要洗干净,尤其是不经过高温消毒的食物,需要清水清洗多次。
6.拒绝喝生水:平时不喝生水,不使用不洁的水漱口,刷牙,洗食具和其他食品。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我们必须重视食品卫生安全问题,共建健康和谐校园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