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丨时间慢一点,陪伴“九”“亿”点
采桑子·重阳
——毛泽东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
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
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
又到九九重阳时,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曰重阳。
重阳节起源
农历九月九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重阳节,又称“老人节”。因为《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古人认为是个值得庆贺的吉利日子,并且从很早就开始过此节日。
九九重阳,因为与“久久”同音,九在数字中又是最大数,有长久长寿的含意,况且秋季也是一年收获的黄金季节,重阳佳节,寓意深远,人们对此节历来有着特殊的感情,唐诗宋词中有不少贺重阳~咏菊花的诗词佳作。今天的重阳节,被赋予了新的含义。在1989年,我国把每年的九月九日定为老人节,传统与现代巧妙地结合,成为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节日。
重阳节习俗
登高望远
在古代,民间在重阳有登高的风俗,故重阳节又叫“登高节”。相传此风俗始于东汉,唐代文人所写的登高诗很多,大多是写重阳节的习俗。杜甫的七律《登高》,就是写重阳登高的名篇。当然人们登高也不单是攀登而已,还要观赏山上的红叶野花并饮酒吃肉,享受一番,使登高与野宴结合起来,更有吸引力。
吃重阳糕
据史料记载,重阳糕又称花糕、菊糕、五色糕,制无定法,较为随意。九月九日天明时,以片糕搭儿女头额,口中念念有词,祝愿子女百事俱高,乃古人九月作糕的本意。讲究的重阳糕要做成九层,像座宝塔,上面还做成两只小羊,以符合重阳(羊)之义。

菊花酒在古代被看作是重阳必饮、祛灾祈福的“吉祥酒”。菊花酒是药酒,味道微微有一点苦,饮后可使人明目醒脑,而且具有祛灾祈福的吉祥寓意。
民间传说认为,重阳节是凶日,容易多灾多难,而茱萸有辟邪吉祥之意,插茱萸可以避难消灾,也是思念亲人的表现,插茱萸是重阳节思念亲人的传统习俗因此佩茱萸成为重阳节俗的主要标志。
你陪我长大,我陪你变老
1989年,我国将重阳节定为老人节。“重阳”也叫“重九”,“九”在数字中油长久长寿的意思,寄托着人们对老人健康长寿的祝福。每年到这一日,各地相继组织老年人登山秋游,开阔视野交流情感,锻炼身体。
天清气爽,
秋风渐凉;
蟹肥酒香,
秋色绚烂时,
又见重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