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工作品牌 >> 社会实践 >> 正文

健康与康复系“岐黄传承”寻访基层名中医三下乡社会实践队走进临沂市兰山区

发布者: [发表时间]:2024-08-08 [来源]: [浏览次数]:

2024年7月上旬,我校健康与康复系“岐黄传承”三下乡社会实践队在学校中医学专业带头人侯辰阳副教授、骨干教师刘百惠老师带领下,来到临沂市兰山区走访了山东省基层名中医药专家刘学新老师。

刘学新:传承思维、注重实践

刘学新,主任中医师,临沂市基层名中医(2018年)、山东省基层名中医药专家(2022年),现任临沂市中医药职工中等专业学校副校长,长期在临沂市兰山区兰山街道大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从事中医药临床诊疗工作。

在办公室,刘老师向实践队师生们娓娓道来自己对于中医药学的感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医药的根本与灵魂,学习中医,同学们要不断加强对于传统文化的认识,这是一个长期积累、感悟、提升的过程。“传承精华、守正创新”是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医药工作的重要指示,刘老师向同学们强调,想要学中医,就要在求学初期,扎扎实实的学好《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等中医经典,认识和学习传统医学原理、思维方法等,打好学习的基础,这也是传承的基础。“中医的生命力在临床实践”,他结合中医药数千年来的发展历程,特别强调“实践出真知”的重要性,正因为长期的实践积累,才能在问题面前验证对错、抽象认识形成理论、不同理论分化成流派等;在实践中遇到具体病症时,更要按照中医学原理和思维,抓主要矛盾,正反推敲病机与病症的关系,问题才能迎刃而解。

“也因为长期在临床中诊疗实践,养成了带着问题学习的习惯”,刘老师一边交流一边向大家展示办公室成摞的书籍。中医人学习,就是要不断地从古代医家学术思维中,汲取营养,解决现在人们的健康与疾病问题。

刘老师结合“大医精诚”再次谈到医学生成长的话题,中医药传统文化强调“仁心仁术”“德医双馨”,认真面对每一名患者,思考疾病的原由,关心病患的情绪态度,这是自古以来中医药人确立下来的准则,也是每位医生应该做到的,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医学道路上走的扎实,被更多患者所认可。

队员们纷纷表示,通过与刘老师交流,对中医药专业知识的学习和未来的成长成才,也有了些许感悟,不仅要学习好课堂的基础知识,更要在后续学习中加以实践锻炼,亲自应用学过的知识,注重跟师学习,注重厚积薄发。成长为一名合格甚至优秀的中医师,道路漫长,但唯有用心研学、积极临床,才能不负中医人之名,不负病患之托。

本次“岐黄传承”寻访基层名中医药专家三下乡社会实践系列活动,引导我校中医药类专业学生以“返家乡”的形式分赴各地,拜访当地基层名中医药专家,了解和认识他们的求学行医历程、诊疗学术思想以及基层中医药发展现状等,旨在通过社会实践,深化专业认知,提升专业兴趣,服务青年中医人才培养。